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物馆与专业知识传播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博物馆与专业知识传播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整体上是非常不错的,专业实力、资源、师资等等都是国内靠前的。北方的考古学看北大和吉大,南方为首的就是中大了。
首先在院系的设置上,考古学是和人类学在一个系的,而非多数人以为的历史学,这跟国际上是保持一致的,而且很多课程和资源也是跟人类学互通,学习方向更为全面。而且我系是在老校区,环境和学习氛围都是极佳。
师资上,考古学的各个方向都有非常牛的老师,而且老师们真的专业度和亲和力都特别棒,我一直非常感激我系的老师。我自己毕业论文做的是比较冷门的环境考古方向,导师听说回台湾去了,不知道有没有新的老师在做这个方向(当然,有个别奇葩的老师也是哪里都避不开的,比如之前爆出性骚扰的某某,但绝大多数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老师)。分支方向既包括传统的从旧石器新石器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以及古文字学、文化遗产、博物馆学、文物鉴定、民族考古,也包括新兴的结合生地环的动物、植物、环境考古以及结合物化材的科技考古,还有世界各地的考古以及偏向人类学的方向等等。
资源上,系楼是中大最古老的楼,牌匾是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提,有自己的博物馆、体质实验室和新兴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图书馆有大量考古学相关的书籍,顶层的典藏室基本就是被我们和历史学的同学包场的。校友和老师们也有很多校外资源可以帮到大家。
另外,大三上有一整个学期都会安排田野实习,是非常棒非常有用的一个经历,一般会有两个分组,去不同的考古工地,为期半年左右。通常去完田野就知道自己以后是不是还要做考古了,不会像很多专业一样读到毕业都还在迷茫。我当时去的是河南淅川,我觉得这可以说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了,条件非常艰苦,但真的学到很多东西也锻炼了很多能力,给了我很多专业能力之外的提升,非常值得。
考古学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但是对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历史、文化、语言、地理、生物、医学、化学、数学等等什么都得学一点,学出来有种自己博古通今的感觉。不要因为大众印象里对考古和盗墓的误解,或者因为觉得就业方向窄就排除它哦,毕竟现在就业跟专业不完全对口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和考古搭边的行业选择也很多的,比如文博,拍卖,艺术,媒体出版社,等等。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博物馆与专业知识传播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博物馆与专业知识传播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